9月1日下午,计算机学院召开软件系统能力培养相关课程教学研讨会。学院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群30多位教师参会研讨,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尚学群教授主持。该三门课程为计算机专业学科基础课程,算法与数据结构打造理论基础,程序设计打造实践基础,理论、实践基础共同构建、夯实了计算机专业更高层的软件、应用学习。
学院以学生为中心,自2015年开展了一系列面向产出的系统能力培养改革,开展了多项课程试点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课程融合贯通,提升学生的软件系统能力,学院召开此次研讨会。

会议上学院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主任姜学锋副教授关于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姜学锋介绍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开设课程的相关情况,强调以大学计算机和程序设计基础两门课为抓手启动软件系统能力基础培养,打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格局。
近年来学院课程群梯队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此次会议讨论确定了三门课程群新任负责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负责人潘巍副教授、数据结构课程群负责人刘海龙副教授、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群负责人高翔副教授,三位老师分别介绍了负责课程建设现状及未来计划。潘巍强调在三门课程融合贯通过程中有效的把CCF CSP认证导入到考核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高翔强调了编程技巧和常见的算法对编程的重要性,建议加强此方面培养。刘海龙认为学生软件能力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数学思维及应用能力,而不是程序设计语言。我们需要在数据结构、算法课程中进一步强化数学思维训练。
通过此次研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之间增进了交流,明确了以提升学生软件系统能力为导向,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为目标的基本任务,进一步深化学院本科教学改革。


(审稿:尚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