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计算机学科的人才培养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AI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变革也成为未来重要发展趋势。
4月11日,计算机学院举办“人工智能专业及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推动西工大计算机学科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及面向全校的AI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围绕课程教学创新、数字教材、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会议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顶尖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长城等行业领军企业代表,西北工业大学教务部部长王海鹏、计算机学院院长尚学群、计算机学院资深教授周兴社以及课程骨干教师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由郭斌副院长主持。

会议开始,尚学群院长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她指出,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计算机学科,更是推动各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王海鹏部长表示,感谢各位专家对西工大的长期支持和指导。西北工业大学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人工智能教育将紧密结合这些特色学科,形成独特的教育模式。西工大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建设,并在过去一年中开启了系列研讨活动,旨在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全校通识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前沿、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同时期待与会专家能够为学校的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提供宝贵意见。


周兴社分享了他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深入思考和实践经验。他指出,人工智能已超越计算机学科范畴,成为赋能各专业的重要技术。传统学科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迎来新机遇,高校需重视通识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他建议,构建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通识课程应结合基础理论与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会议中,学院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王鹏就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背景、发展历程、特色优势以及未来规划进行了详细汇报。他指出,人工智能作为赋能型技术,与智能系统紧密相连,西工大在该领域具有深厚学科基础,排名位居全球前列。西工大的人工智能专业将以航空航天航海等优势学科为依托,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发展方向。
曹聪琦、姜学锋、符宁分别就《人工智能系统概论课程建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数智引领,三航融合”——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平台与课程建设》作主题汇报。目前已开设了45门校内人工智能相关课程、2门智能系统相关课程,为全校学生提供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通过建设面向“总师”型人才培养的人工智能课程及实践教学平台,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智素养”。突出“智能+系统+国防”特色,为未来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讨论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书记李建欣提到,北航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但在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吴帆强调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在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该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的经验,分享了其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分层分类培养模式,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班级,针对不同水平和需求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书记贾珈和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郭耀副院长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人工智能教育提出了见解,认为应注重学生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武汉大学洪亮副院长提出课程设置合理性、专业建设可行性、人才培养适应性等问题进行探讨。企业代表分别从教育行业和技术角度分享了他们的见解,他们认为,高校在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中应注重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对接,通过产教融合项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企业项目,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高校课程建设,为高校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

本次研讨会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王海鹏部长最后总结发言,他表示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学校将结合各位专家的建议,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形成具体的研究方案。与会各方均表示,将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提高作出贡献。

(审稿: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