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闻快递

计算机学院优秀博士毕业生陈穆林:不负时光 不负自己 奋斗的时光是一抹永不褪色记忆

2019年12月27日  

工大求学数年间,在考试周期间的坚强求生,在学生节与DDL之间的痛并快乐,在毕业论文与工作申请间多线作战,到该说再见的时候,将留下怎样的故事?将带走怎样的情怀?将找寻怎样的未来?让我们一起走近2019届博士毕业生陈穆林,一起看看他心之所向、梦之所系、身之所往的成长故事。

 

陈穆林,计算机学院2016级博士生,在导师李学龙教授的悉心培养下,在读期间学习勤奋认真,学位课程学分满足学位要求,2017-2018学年综合测评成绩为1142.858,排名学院第一,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被评选为优秀研究生标兵;2018-2019学年综合测评成绩997.143,排名专业第一,获得宝钢奖学金优秀学生奖,被评选为优秀研究生标兵。

陈穆林同学在攻读博士期间,共公开发表专利1项,论文13篇,其中包括中科院TOP一区论文2篇、中科院二区论文7篇、CCF A类会议论文3篇;作为第一学生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IEEE TPAMI上发表了第一篇全部作者均署名西北工业大学的论文,被西工大新闻网专题报导;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在第31届人工智能大会上进行了两篇论文的口头报告,被西工大新闻网报道;参加第26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及第25届国际图像处理会议,并分别在会议上作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此外,还为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和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担任长期审稿人。

成长感悟:科研训练 受益匪浅探索未知 挑战自我

良好的知识储备

我深信一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打好基础对学习至关重要。我在硕士阶段就读于西工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利用研一和研二两个学年,把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得十分牢固,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我认为,硕士阶段的基础课程十分重要,如果当初没有打牢理论基础,就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现在的研究方向是人群行为分析,遇到学术问题需要去解决时就会用到一些行为学、心理学领域的理论,这就需要平时大量地阅读文献,综合掌握各种知识。在日常学习中,我把所学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变成一种技能,练就一种能力,使这些知识能够在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发挥作用。即使到了博士阶段,仍不时地回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基础课程,做到温故而知新。

严谨的科研态度

科研需要端正的态度,包括坚强的意志、怀疑的心态、一丝不苟的精神。我在人群行为分析的工作中,首先遇到的是具体研究方向的问题。人群行为分析课题包含很多具体问题,比如人群的检测、跟踪、属性分类等。在科研的一开始,我着手研究的是人群中的异常检测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此方向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且研究面窄,想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创新非常困难。在与导师协商后,及时地将自己的方向改为群组检测。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课题,群组检测中存在很多未知的难题,比如研究对象的提取、个体空间关系的把握等。面对这些难题,我没有退缩,通过翻阅文献、请教同学等途径,我对拓扑学习、多视角聚类等知识进行了探究。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我经常为解决一个小问题熬夜到凌晨3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月的攻关,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抱着端正的态度,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前行。

恩师的谆谆教导

学生科研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导师李学龙教授的谆谆教导。在第二篇论文的撰写中,起初的实验效果并不好,这让我怀疑方法的有效性,陷入了否定自己的情境。李学龙老师和袁媛老师对我进行了悉心指导,鼓励我重拾信心,迎难而上。王琦老师帮助我分析实验结果差的原因,解决了问题。之后,我在算法优化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聂飞平老师得知情况后,帮我设计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在科研过程中,导师及各位老师的帮助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也不会收获这些科研成果。

感恩母校,不负韶华

感谢西工大对我的培养,感谢学院各位老师、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在西工大九年的成长和经历,必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面对未来,我立志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力争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文/张薇 审稿/夏勇

上一条:计算机学院召开2019年度教工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大会 下一条:简讯:2019-2020学年秋至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调查问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