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假期。病毒阻挡了同学们回校学习的脚步,但阻止不了师生们教与学的期盼。为了确保按原教学计划顺利开课,计算机学院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原则,积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开展线上授课平台测试和演练,进行线上教学培训与研讨,加大教学督导等举措。2月24日新学期第一天,全院所有22门课程线上授课顺利、精彩,效果良好。
学院成立教学专项小组。2月16日,计算机学院召开了党政联席会暨疫情防控第二次网络会议。会议重点围绕本科生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答辩,建立健全防控机制和在线教育教学体系,落实学校“延期开学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精神及相关工作部署开展了深入研讨,学校分管校领导张艳宁助理和纪委张海兰书记受邀参加会议,并分别做了指示和明确要求。学院成立了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专项工作小组,出台了疫情期间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线教学应急预案和实施措施,形成了在线教学工作管理机制。院长於志文和书记李春科全程参与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线课程试讲,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和相关要求。学院安排领导班子成员参与本科教学各个环节,要求每一位班子成员联系一门在线课程,建立联系制度,开学第一天,全程参与听课,疫情期间不定期听课和督查,及时解决在线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教师成为新主播。计算机学院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慕课及雨课堂等线上培训,希望教师尽快熟悉各个平台使用方法。同时,每位教师均创建课堂QQ群,保证每位选课学生加入群内,以便与学生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线上听课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模式。计算机学院翟正军老师,更是说出了自己当主播的不易——“近期每天工作到凌晨,学习学校和学院发的各种资料、听各种讲座、在几个微信群QQ群不断提问、不断跟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从一开始的确定选用国家精品MOOC,合理剪裁MOOC资料,按照我校教学大纲增加特色内容和实力,突出我校特色,精心设计SPOC每节课的内容,合理安排SPOC内容的发布时间,再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手段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测试,过程中多次琢磨、演练、反馈、修正,终于设计出符合我们课程特点的授课方式——爱课程、腾讯会议、QQ群结合使用。开课在即我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即将成为‘十八线’主播,哈哈。” 姚烨老师采取了“课堂考核采用作品答辩;增添课堂问答和互动;紧跟课程和技术发展前沿热点;创新在线课堂模式,拷屏点名、EV录播及回放”等创新灵活的妙招和小技巧,来全力保障“课程质量不下降、学生学习效果不下降、考核要求不下降”。其他老师也都是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腾讯会议、QQ课堂、QQ分享屏幕、钉钉直播等平台,不断优化自己的“直播间”,与同学们在“直播间”一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技术与装备齐飞。本次线上授课,计算机学院的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了学院和自己的专业特长,从技术层面和专业设备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王党辉老师负责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学团队组织了多次远程会议进行网络授课的研讨,从技术层面对多种网络授课平台的优缺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了网络授课的平台,并制定了多种应急措施。组织任课教师至少两次由所有学生参加的网络授课演练,测试了多种平台,根据学生的反馈最终确定了首选及备选的授课平台。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校内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电子版教材和相关的参考资料。在网络授课方面,要求至少上课前24小时为学生提供会议号和密码等信息,确保学生按时听课。在课程内容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长时间面对屏幕可能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对课件进行优化,图文并茂的加入信息技术的关键事件,加入更多的动画效果和文字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姜学锋老师更是准备了专业主持耳麦、摄像机和补光设备,为线上教学呈现更好的播出效果,煞费苦心。同时,为了解决少部分留学生不能按时上课情况,老师们群策群力,纷纷提供技术分享,或各种录课软件,帮学生解决问题。在计算机学院教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定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督导不间断。学院成立了由原教学督导组成员、教学委员会成员和系主任、院领导组成的在线教学督导组,公布实施了《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在线教学督导工作方案》。有些督导之前具有在线教学经验,有些督导通过大量学习快速提高在线教学的水平。在首日在线教学开始半小时前,督导们就加入了每门在线授课的QQ群及平台,对上课设备,各个平台的注册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并与授课教师就上课平台的选择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在开学第一周,督导们按照课表,依次进行听课,对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改进教师线上教学方式,提升线上教学效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疫情发生以来,计算机学院全体师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教师们线上教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对“线上+线下”新的教学模式探索的契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此前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大家一定努力探索,大胆创新,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撰稿人:岳媛、雷怡,审核人:尚学群、高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