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和落实《西北工业大学、广西融水县2020年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共建方案》,协助提升融水教育质量,帮扶贫困学生,根据计算机学院党委对口融水扶贫工作计划安排,智能计算系统系第一党支部随计算机学院暑期扶贫工作队一起,于8月6日—8日赴融水开展科普宣传、“1+1+1”帮扶回访与家访等活动,并捐赠现金7000余元,笔记本电脑2台。
一、科技点亮梦想,苗乡异地搬迁安置小学扶智启志
8月7日,与学院暑期扶贫工作队一起,支部谷建华、王柱两位党员到融水县苗家小镇小学开展“科技点亮梦想,‘扶智启志’”科普宣传活动。苗家小镇小学是融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苗家小镇的配套小学。学校占地2万多平方米,办学规模为小学一至六年级共30个班,有效地解决了苗家小镇16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周边学龄儿童就近入学问题。

支部书记王柱为小朋友们带来题为“无处不在的计算”的科普讲座,以人体类比计算机,讲解处理器、存储器、电源、主板、输入输出等部件的原理,浅显易懂的讲解、形象生动的视频,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计算机科学的魅力,勉励同学们志存高远、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在随后的互动环节,陕西省教学名师、支部党员谷建华教授寓教于乐,通过趣味小游戏,讲解计算机如何完成加法运算、如何实现容错计算,加深同学们对计算机原理的理解,激发学习热情,播散科技创新的种子。


二、知识改变命运,探望勉励贫困山区“准”大学生
8月8日,支部谷建华老师随计算机学院融水扶贫工作队第一分队历时3个多小时来到学院重点帮扶的安陲乡大田村。工作队首先与大田村党支部举行了座谈,村党支部云军书记以“教育上的脱贫才是真正的脱贫”为切入点,介绍了大田村党总支部“三个结合,三个建设”的工作思路。在了解大田村的相关情况后,谷老师与扶贫工作队一起看望了大田村何华、戴宝河等6家特困户和五保户,并为每户送去粮油、牛奶和慰问金。

随后,谷老师代表支部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韦业科家里慰问探望。韦业科一家虽然生活贫困,但其父母却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培养了品学兼优、有孝心懂感恩的一对子女。其中,韦业科姐姐已经大学毕业,回到融水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献身家乡的教育事业;韦业科本人则是2020届高三学生,高考成绩为503分(广西2020年理科本科录取分数线353分),第一志愿是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正在等待录取结果。为了鼓励韦同学今后更加努力学生、学好本领、反哺家乡,支部向其赠送一台全新的笔记本电脑和1000元大学助学金。

三、教育从娃娃抓起,“1+1+1”帮扶任重而道远
8月8日,支部书记王柱带领计算机学院融水扶贫工作队第二分队前往良寨乡培洞村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1+1+1”帮扶回访活动。由于前几日雨水较多,扶贫队遇到山体塌方,几经辗转历经4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扶贫队与培洞村村委班子、贫困学生家长座谈交流,村支书贾金学详细介绍了村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村里的教育资源仍然相当匮乏、村民的教育理念依旧滞后,学院开展“1+1+1”帮扶活动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座谈会后,扶贫队师生党员与对口帮扶的小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为每位小朋友捐赠助学金1000元、西工大特色的小型无人机、画板等,并与同学们一起在画板上写下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随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对口帮扶贫困户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身心状况等,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扶贫队走访慰问了部分贫困家庭,实地细致了解特别困难学生、品学兼优学生、留守儿童学生等典型家庭所面临的困难,为后续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帮扶奠定基础。



最后,扶贫队走访了培洞村小学,与校长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小学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培洞村小学现有1-4年级小学生共52名,教师6人,面临教育资源弱、年轻教师少、教学设备缺等难题。在了解到小学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情况后,支部当场捐赠笔记本电脑1台,并与校长讨论了建设电脑室、捐赠体育器材和图书等后续帮扶工作。今后,支部将持续开展“1+1+1”帮扶活动,从娃娃抓起,力所能及的帮助培洞村教育事业发展。

撰稿:王柱 审稿:高武